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

如果说自己2018年在认识世界上有哪些收获,我想,最大的收获就是经过多年的寻觅,终于大体上建立了一套自我评价体系和未来几年自己努力的大方向。

概括起来,就是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。在这里,我想谈谈自己这些年,在这个时代,对这句话的体会。

先说格物,因为我一直接受工科教育,自己的学习生涯,很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两个字上。说起格物,我想分成两个部分来讨论。其一,什么是格物,也就是,我眼中格物的内涵是什么。其二,如何格物,即格物的实现方法和路径。其他的几个部分,我也会按照这个框架展开讨论。

格物的字面意思是认识事物。事物可以是可以推演的科学事实,也可以是实证的社会规律和现象。格物的内涵是清晰,明确的。我想更多地谈谈,如何格物和应该格什么物。

想要高效地格物,首先需要找到切入点,再建立框架,最后选择性的填充内容。这里我想以学习CS为例子,来说明什么是切入点,搭框架和填内容。要学习CS必须要有一个切入点,这个切入点就是一门主流的编程语言,没有这个基础,任何后续的学习都不可能继续下去。接下来,计算机体系,数据结构,操作系统,networking,算法就是CS的大框架。建立框架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能快速的定位问题,有了Google以后,多数时间,定位问题比具体方法更重要。最后,才是深入的填充内容,比如说学习streaming, scheduling。这几年,在我遇到的绝大多数关于学习的问题,都可以用这个思路取得比较好的效率。

对于我们应该格什么物,大体上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复利,二是10-10-10 rule。前者意味着内容之间要互为增益,从而缩短学习时间,提高效率。后者意味着对时间投入的效用要有一个大致全面的评估。事物效用的半衰期不同,对应想要实现的目标也迥异,这个更多的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几乎全部应该做什么的问题,如果深究下去,都会回到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个问题。这是一个终极关怀问题,一来我无法回答,二来这种讨论很难落实到具体可执行的行动上,往往是一种价值判断。

再说致知,致知的内涵基本也是明确的,即总结归纳,形成一个大体可靠,可以预测未来的规律。关于如何高效地实现致知,自己还在摸索中。可以很肯定的一点是,如果只做纸面文章或者理论学习,效率是很低的。

关于诚意,这是我这一年收获最大的,也是最想谈的一点。首先,在我的理解中,诚意突出交互,可以是对自己的内心,也可是与他人的交往。诚意主要面对的的是一些无法形成公共知识的问题(可以是公有知识),比如如何看待自己,如何与人相处,这种问题往往带有一种道德上的价值判断而且无法避免,而进行道德判断并不是诚意的核心价值。如何实现诚意,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路径,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获取反馈和评估进展。这也是在未来几年里,自己最想提高地地方。对于诚意的实践,个人比较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:真话不全说,假话全不说。

诚意还有一个难点是,要处理诸如面对自己的过去,认识自己的现在这样的问题是有前置条件的。那就是要首先形成自我意识,拥有和自己对话的能力。关于这一点,我有时候觉得,和自己对话的能力可能是一种天赋。很幸运,我没有这方面的困扰。

对于正心,我的理解是,正心的核心是建立自己的道德体系,从而做出前后一致,自洽的价值判断。关于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,高质量的道德体系,我想说两点。首先,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一定可以通过学习来大大加快进度的,关于人们应该如何过道德生活和什么样的道德体系是经得住考验的,先贤都有过很精彩而且高质量的讨论,比如说康德的categorical imperatives vs utilitarianism。如果有涉猎过基本的moral philosophy,就会知道,道德是理性的,是可以演绎的。道德并不一定意味着先验判断。其次,不要害怕自己的道德体系是所谓的偏见,因为根本没有绝对的客观世界,只有我们眼中的世界。所谓客观,或者主流的道德价值体系只不过是经过讨论形成的一种公共知识,它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。正心是自己做的比较好的一点。

回顾以上四部分,格物和正心是自己做的比较满意的部分,但是这很大程度上是我生活,学习,兴趣推动的,并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。而致知和诚意是做的比较差的方面,需要更加努力。如果再细看一下,格物,正心是由内而外, 致知和诚意更多的是由外而内。由此可以看出,自己还是一个比较偏向外向型的性格。

至于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,这些对我这个年龄而言,还显得有点力所不及。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一到两年,踏实地走好每一步。成功不必在我,功力必不唐捐。

再见2018,你好2019。

新年快乐!